导入数据...

image.png


2009年

4月24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娱乐软件开发商和发行商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全球副总裁亚历山大(Alessandro Tento)及暴雪大中华区战略发展总监一行四人到我院举行宣讲活动。

10月12日,向思楼的《蜀乡秀色》(版画)、王子奇的《国耻—1901年9月7日北京•《辛丑条约》》(油画)、李建勋《如山》(水彩)、蔡丽辉的《熟地》(版画)、本科生李敬杰的《灸》(版画)入选第11届全国美展


2010年

5—9月,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单位,改学部为系,成立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动漫媒体设计系、美术教育系(筹备)、文化基础部、研究生部(筹备)、成立美术研究所专门管理科研事务。

9月,院党委对党支部进行全面调整,建立教职工一支部、教工二支部、研究生支部、学生一支部、学生二支部、学生三支部。每个学生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


2011年

7月1日—6日,学院与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台湾实践大学联合举办主题为“成都意向设计”三校联动工作营活动,并在学院美术展览馆举行作品专题展览。   

5月,增设艺术硕士美术专业学位硕士点。


2012年

3月8日,艺术实验教学中心首次在学院开展《2012大学生实验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及答辩工作。

9月,首次在艺术学学科下招收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3年

5月26日-6月3日,举办首届研究生学术活动周。在开展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毕业答辩的同时举行专家学术讲座5场,举行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9项成功立项。

9月,在本科美术学专业中新增免费师范生培养方向,首批招收50名免费师范生。 


2014年

9月,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下开始艺术设计专业招生。

10月,向思楼教授的《青城山人家》(版画),本科生黄小玲的《乌托邦不是梦,是理想》(版画)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5年

11月,由学院承办的 “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论坛”在学校学术厅举行。来自浙江省、四川省的专家、美术教研员、名师代表团等参加开幕式。

12月,制定并完成实验室三年规划;新建(中国画)仿古与临摹实验室、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实验室;扩建版画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增加了石版画、互动媒体实验教学设备。


2016年

9月,建立第一个校企合作实验室——工艺美术实验室蜀锦蜀绣分实验室。

12月,四川师范大学省级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以“良好”结论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2017年

9月,中俄绘画项目首届招生50人,实际报到42人。

12月,成立四川师范大学非遗文化传承中心,下设竹艺非遗研究与设计室、陶艺文创设计室、蜀绣传承与文创设计室、漆艺研究与创意工作室、羌绣艺术实践工作坊、传统经典与民俗文创研发室、藏族金工文创室、传统木版衍生工作室共8个工作室。

2018年

7-10月,分5个批次,完成学院整体从东校区搬迁到成龙校区第四实验楼,实现长久以来师生回归学校的愿望。

12月,完成10个党支部集中换届工作。完善党委委员(院领导)联系党支部制度,建立党委委员(院领导)、党员教师联系党支部制度。


2019年

3月,创新性提出高校“非遗美育”建设理念,提出“五美”育人口号,即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探索美的心灵 崇尚美的灵魂 创造美的双手 传播美的使命”,促成学校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共建“四川非遗美育研创中心”,开展“非遗美育”特色工程打造。

5月,美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批准

6月,学校决定将书法学院在美术学院合署运行和建设。

6-12月,学院党委教工二支部书记钱华敏获评学校“双带头人”,教工二支部被评为”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基层党组织“。

8月,季若霄《2019年6月凡人日记》(水彩)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连卓奇《艳阳天》(版画)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向思楼指导的研究生作品《秋歌》(杨洪梅)、《逝去的风景》(陈曦)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指导的研究生作品《宽窄巷子》(石晔)入选第二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文志远指导的研究生苗志兵、刘丹、黄浩源团队取得第十二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全国二等奖;刘渟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在苦难现实中寻找诗意栖居——试论李焕民版画的时代精神》(文雯)入选“全国美术高峰论坛”;陶旭泉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高中美术鉴赏审美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探究》(袁传珍)、《基于图像学分析法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思考》(钟悦颖)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并荣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

9月,美术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10月,《将非遗传承创新纳入高校美育工作改革试点》成功申报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