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
郭英教授担任主任的“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郭英、梁斌、周蜀溪自主研制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心理辅导》获全国高校多媒体课件三等奖。
2010年
学院张雳老师参与的“构建人网天网地网培训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获四川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雷云老师参与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论稿》获第十四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11年
召开第三届中日国际创伤案例研讨会暨心理辅导技术培训会。
学院继续在都江堰对青海玉树民族中学进行心理援助。
2012年
靳宇倡教授申报的《网络化时代青少年社会认同研究》、《国外心理学十年选题及进展研究(2002-2012)》两个课题分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王庆教授申报的《西藏地区藏族民生改善与社会稳定研究——以藏族主观幸福感研究为例》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藏项目”立项;陈国典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藏传佛教世俗信徒宗教朝圣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顺利结项
张皓副教授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选为“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及‘十佳’人物”。
2013年
公共心理学课程入选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雷云老师被评为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14年
郭英教授等主编的《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靳宇倡老师被评为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15年
顺利完成学院第一届“应用心理硕士”招生工作。
学院本年度一共承担了22个培训项目,受众面2000多人。
2016年
学院更名为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心理学学科归入学院统一管理。
学院党委获得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书法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7
雷云老师的专著《教育知识的生产与境》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刘黔敏老师的专著《道德人的生成与流变——中国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研究》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刘秀峰老师的专著《从道尔顿到杜郎口:百年来中国学校自学思想的演进研究》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戴艳老师参与的《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荣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8
学院陈璟、靳宇倡两位老师获批为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19
首届应用心理专业技能大赛,学生赵仪获得咨询比赛二等奖,周海鸽、胡琰敏、刘奉洁获得项目开发三等奖,李孜楠获得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张皓老师获“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实践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本科生葛玥在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
学院本科生实践团队被评为2019年成都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十佳实践团队。
2020年
靳宇倡等老师的《地震后心理创伤康复的研究及示范》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学院发挥学科优势、组建专家团队,聚焦心理防疫,整合相关科研及平台力量,构建多层次、多媒体、多形态的心理抗疫科普工作体系。在疫情期间提供广泛深入的心理支持,累计受众10000余人次,被凤凰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京师壹心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