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image.png



2009年

3月,巴登尼玛教授主持的“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标国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重大招标课题,实现四川省属院校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

11月,学院筹办的“四川多元文化中心”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0年

10月,学院举行“我的风采——教育科学学院第一届实践教学汇报演出”,汇报实践教学成果。

学院新增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教育硕士点,并组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2011年

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8号),正式公布了各学位授予单位在2010年的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获得批准的授权学科名单。2011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新增教育学(作为特例申报,实现了四川省在教育学学科门类下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1月,由教育科学学院巴登尼玛教授负责的科研团队“多元文化与教育和谐”被列为“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2012年

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新增目录外二级学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可以招收该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2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基础教育区域性发展的理论视野与实践模式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


2013年

5月,学院完成新一届党委选举工作。

10月,“教育与教育研究的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2014年

2月,学院获得“2014年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10月,学院教育学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5年

5月,学院巴登尼玛教授主持的课题《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顺利结项。该项目是我校第一个中标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也是四川省属高校首个申报成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

10月,学院和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教育学院在学校狮子山校区生态广场联合主办了“两种视野下的藏族文化”图片展。


2016年

1月,学院本科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专业调整至教师教育学院。

9月,学院完成第一届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


2017年

6月,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举行首届博士后出站报告论证会。

10月22日—24日,接受本科教学诊断评估检查工作。


2018年

8月,李松林教授负责的《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教学协同探索与实践》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1月,学院与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FASIC6),本届年会主题为“全球互通:空间、地域和命运共同体”,共有170多位国内外澳大利亚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9年

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并推荐参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11月,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关松林、申仁洪、吴亚林、田宝军、张文超进校考察我院小学教育专业。